年纪大了,指甲变丑很正常”—— 不少老年人发现指甲发黄、变厚时,都会这样自我安慰。但其实,这很可能是灰指甲在 “搞破坏”。数据显示,60 岁以上人群灰指甲发病率超 30%,随着年龄增长还会升高,可很多家庭都没把它当回事。
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得灰指甲?首先,年龄增长会让皮肤油脂分泌减少,指甲也会变脆、变薄,真菌更容易穿透甲板;其次,不少老人有脚气(足癣),袜子和拖鞋清洗不及时,真菌就会从脚部蔓延到指甲;另外,糖尿病、静脉曲张等老年常见疾病,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,让指甲修复能力下降,真菌也就更难被身体 “赶走”。
别以为灰指甲只是影响美观,它的危害可不小。增厚的指甲会挤压
周围皮肤,走路时容易磨出血泡,引发甲沟炎;真菌还可能通过破损皮肤进入血液,对有基础病的老人来说,甚至可能诱发严重感染。更重要的是,灰指甲具有传染性,老人带娃时,共用毛巾、脸盆都可能把真菌传给孩子。
预防灰指甲其实不难。老人平时要穿透气的棉袜和宽松的鞋子,避免长时间闷脚;洗脚后及时擦干脚趾缝,保持脚部干燥;脚气发作时要及时治疗,别等真菌 “爬” 到指甲上。如果已经出现指甲变色、变厚,一定要尽早去医院皮肤科就诊。指甲健康是老人身体健康的 “小镜子”,发现异常别拖延。